陶庙镇赵庄村:党建引领振兴路 书写发展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5-09-26 浏览次数:248
赵庄村位于界首市陶庙镇东南4公里,S328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辖7个自然村,人口3624人,耕地4512亩。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78人。曾经的赵庄村,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单一、集体经济落后成为致富路上的“绊脚石”。近年来,赵庄村抢抓发展机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解锁乡村振兴致富路。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202.71万元,进一步形成了村强民富的良好发展格局。
近年来,赵庄村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建强班子,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治理创新为保障,探索出一条“班子强、产业兴、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阜阳市集体经济发展十强村”等荣誉称号,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强党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是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赵庄村始终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红色引擎”。2021年,赵庄村以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立足本村实际,严格选拔标准,从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管理经验、工作作风等方面入手,挖掘、动员、引导学历高、有头脑、敢闯敢拼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头雁”队伍。通过党员和群众积极推荐,选拔3名青年进入“两委”班子,有效改善了班子年龄和学历结构,为班子注入新鲜血液,激发动能。在干部管理上,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干部行为,以奖惩激励促进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在村务管理上,通过集体讨论明确村“两委”成员职责分工,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问,力争做到分工不分家,统筹推进各项村级事务管理。
创特色,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品牌
赵庄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设施齐全、土地肥沃这一优势,积极打造界首市马铃薯主要生产科研基地。把“马铃薯+蔬菜”生产销售作为村级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发展特色种植,做强支柱产业。2016年,“界首马铃薯”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8年7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通过村级产业带动,全村70多户从事马铃薯种植,带动周边800多人就近务工。引导脱贫户在马铃薯园区务工、参与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每户每年平均增加收入32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2019年8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流转土地2856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马铃薯高产示范田、香菇种植基地。2024年结合“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对生产大棚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村级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不断推进赵庄村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谋长远,引进优质企业拓宽发展市场
赵庄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产业招商专班,通过召开党员大会集思广益、组织党员干部赴长三角地区开展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与龙头企业——宁国亿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联建协议,引进菌菇生产。通过推广“马铃薯+菌菇”的种植模式,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香菇、黑木耳、玉木耳、羊肚菌、平菇等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成为长三角优质绿色农产品集中供应地,实现与长三角的融入和对接。
为进一步提升村级产业综合发展能力,赵庄村不断完善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功能定位,合理划分市场信息物流、分级包装、保鲜贮藏、深加工等区域。投资建设食用菌智慧栽培方舱100个,安装配套物联网、智慧水肥一体化、高清摄像头、智能监测等环境感知物联设备,根据不同品种食用菌生长需求,实行多层级立体栽培,打造智慧农业项目。
赵庄村的成功发展有三个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赵庄村始终把加强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正是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赵庄村才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赵庄村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设施齐全、土地肥沃的优势,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科技支撑等方式,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三是注重长远规划,拓宽发展空间。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建设产业园区、完善配套设施等措施,不断提升村级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为赵庄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