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界首市:“骑手共治”,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10-31 浏览次数:179

近年来,界首市持续深化“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工作法,发挥新就业群体特点,建立“骑手共治”工作机制,通过“组织嵌入、机制创新、数字赋能”三维发力,将新就业群体“流动大军”转化为“治理尖兵”,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业态特色。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建立“市委统揽全局、非公工委牵头、行业部门协同、街道社区兜底”的四级治理架构。针对新业态群体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社区走访+行业筛查+系统核查”党员摸排机制,推动骑手中“隐形党员”亮明身份,组建“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骑手党支部,在新就业群体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2名,党员1名。定期召开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会,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党委抓总、条线结合、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相关经验获《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坚持机制创新,打造“骑手吹哨”闭环体系。以“发现问题—快速响应—协同处置”为主线,构建“骑手吹哨、部门报到”的矛盾化解机制,“骑手”在配送途中发现的基础设施破损、环境卫生死角等问题,通过“随手拍”反映至“骑手共治”工作群,职能部门主动响应办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办理的事项,由市委社会工作部派单至责任部门。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对超期未办结问题启动问责程序。目前,骑手共反映基层治理7方面25类问题900余件,已解决500余件,收集民生建议89条,推动建成电动车充电桩216处、无障碍通道43条。

 

坚持服务赋能,构建暖“新”生态圈。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为原则,打造“15分钟暖新服务圈”。建成70个“暖新驿站”,配备智能充电、急救药箱等设施,同步开发“骑手友好地图”破解找路难题;设立“十佳骑手”“食品安全监督员”等评选机制,10名骑手获市级表彰,2人入选“皖美骑手”宣讲团;建立“人社+司法+工会”联调机制,化解劳资纠纷37起。推行“文明积分榜”,骑手参与治理可兑换手机话费、体检套餐、职业培训等权益,累计兑换服务价值超15万元,有效激励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