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

界首市:立足“三化” 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发布日期:2025-02-21 浏览次数:1549

近年来,界首市认真落实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任务要求,以强化理论武装、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实践锻炼为重点,在阵地建设、师资队伍、丰富载体等方面狠下功夫,让党员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显著,助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培训阵地“多元化”,夯实教育培训基础。挖掘“家门口”党员教育资源,构建“1+2+18+N”多元化教育培训阵地体系,即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乡村振兴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和18个乡镇(街道)基层党校为延伸,N个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学点为补充,形成分层分类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网络。注重加强红色教育,打造乔道三烈士纪念展厅、南海艇国防教育基地等12个红色教育基地集群,通过“体验式”教学和红色研学线路,将本地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感染力。同时,与上海、浙江等地16个党性教育基地合作办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农民电影院”“党小组之家”等微阵地,覆盖流动党员2800余名,有效解决场地紧张、空间受限等问题。

师资队伍“专业化”,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式”“多元化”师资队伍。一方面,从党校教师、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较高的中青年干部中择优遴选教师人选,同时,邀请优秀党务工作者、基层先进党员、部门业务骨干以及“三农”领域“土专家”、“田秀才”等担任兼职教师,实现师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采取“训前领任务、训中带课题、训后上讲台”模式,从优秀学员中培养选拔骨干教师,通过“党课开讲啦”“微党课大赛”等活动,选拔培养基层党员和干部走上讲台,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注入新活力。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培训需求,实施“领导干部讲政策、党务干部讲党建、先进党员讲事迹”的分层授课机制,切实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线上线下“系统化”,确保教育培训实效。注重“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打造系统化党员教育培训载体。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扎实开展“百部精品微党课进基层”“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结合“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实地调研+一线操练”等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延伸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促使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真正做到以赛促学、以干代训。围绕农业现代化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展“新农人”培训,打造学用示范基地,并邀请农业专家现场传授技术,帮助广大农村一线党员群众提升致富能力。用好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微信公众号、安徽先锋、界首先锋等各级信息化平台,每月制作1期党建电视栏目《鲜红的旗帜》并在界首先锋网展播。针对流动党员,采取送学上门、邮寄学习包、微信群推送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