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抓实科技特派员制度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日期:2025-02-26 浏览次数:1857
近年来,界首市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三农”和基层一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科技动能。
优化选派对接,实现科技人才精准覆盖。拓宽选认范围,打破行业、单位、地域、身份等限制,只要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科技人员,都纳入科技特派员选认范围,组建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参与的“链式”复合型科技特派团和专业型科技特派团,鼓励结合实际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服务团队。提升选认实效,根据镇、村、园区、企业需求建立科技特派员“需求库”,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和企业等建立科技特派员“备选库”,坚持两库全面对接、双向选择、按需选认、精准服务。目前,已组建包括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选派专家在内的129名农业科技人才团队到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占比85%,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占比40%,实现科技特派员与行政村(含乡镇社区)“一对一”精准覆盖。
拓展服务功能,推动科技兴农成果转化。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技术服务,帮助优化种养结构、育强特色产业、打响优势品牌。聚焦机械强农,针对重点产业、重点品种、关键环节,研发推广应用适应设施农业、家庭农场的多功能农机装备。探索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推动从技术服务向产品营销、金融赋能、生态环境保护、线上平台运营等服务延伸。鼓励科技特派员携带技术、项目、资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或以知识产权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服务和租赁经营等形式,与服务对象结成经营共同体,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科技特派员带动作用,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田间演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培养了一批乡土专家和高素质农民。2023年以来,129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技术服务3000余次,服务企业470余家,培训农户4万余人次,全市已累计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带头人及乡土专家40名,评审乡村振兴人才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80人、初级职称260人。
强化保障激励,激发服务基层动能活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考核评价等,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科技特派员培训制度与培训体系,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党校乡村振兴培训课程体系,开展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线上线下培训。完善科技特派员考核评价机制,对其工作业绩、服务成效等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励科技特派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氛围。(王威威)